非阻塞性冠心病

通常非阻塞性冠心病發生在「活動」或「情緒緊張」時,女性較常發生。郭志東說,一般冠狀動脈疾病發生原因,多為斑塊使動脈狹窄或阻塞。

常見導致冠狀動脈疾病,包含內膜受損致內皮功能障礙、不適當收縮使冠狀血管痙攣、微血管功能障礙,或先天性異常心肌橋等四種病因,被稱為非阻塞性疾病。

郭志東表示,被懷疑是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,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時,並沒有明顯的阻塞,但卻反映有胸痛的症狀。而阻塞性的患者通常會持續反映胸痛,但非阻塞性的患者,胸痛常發生在活動時或情緒緊張時,一旦活動或精神壓力結束,疼痛通常會消失,但有時候疼痛也會超過10分鐘或更長時間。

發生內皮功能障礙和微血管功能障礙的原因,大都是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引起,包括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吸菸、肥胖等。冠狀動脈痙攣發生原因不明,但可能是心臟動脈敏感而過度導致收縮所致,常在休息時引起胸痛,尤其是在入睡後及清晨時容易發生。心肌橋則是常見的先天性解剖學變異。

主題樹 # fexil396332 年前 建立

外掛主題樹:

回應

排序: 依評價 | 依時間 RSS
標題
非阻塞性冠心病
網址
https://www.poxet.tw/article.php?id=82248
摘要
診斷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,須依賴心導管等高度專業化的檢查。在心導管檢查前,心臟科醫師會評估病患的風險因子,記錄病史,並進行身體檢查,以全盤了解病患的健康狀況。如果醫師需要更多資訊則可能安排心電圖、心臟超音波、CT冠狀動脈造影、心臟核磁共振、心臟核子醫學檢查等。

郭志東表示,如果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是由內皮或微血管功能障礙引起的,可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及控制危險因素逐步改善,若症狀無法靠生活方式的調整,則可透過藥物治療。多數有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人,需要靠藥物治療改善症狀,包括抗缺血藥物及血管擴張劑的使用。

評 價 0

你認為?

正評 負評

回應 1 # fexil396332 年前 發表

討論

目前還沒有資料